【奋发2023】何建华:2023年中国经济高水平稳定起步大势明朗******
中新网1月19日电 (中新财经 吴家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高水平稳定起步大势明朗。”近日,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建华在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
何建华表示,历经经济逆全球化、新冠病毒疫情冲击等一系列考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趋势越发显现,全社会干事创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倍增、活力激发,经济运行必将回归正常轨道、整体好转、强劲反弹。
何建华认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素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他说。
何建华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资源富集、基础良好、潜力巨大的长三角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作用。
他强调,不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图景、新实践、新篇章,这片大地必将展现出更加旺盛的发展新动能,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从而更好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完)
山东匠人创新篆刻艺术 让菏泽牡丹“花开石上”****** 一块普通石头在吴沧海手上“开”出一朵惟妙惟肖的富贵花。巨野融媒中心供图 中新网山东巨野1月9日电 (肖守祥)一张木桌、一盏台灯、几把刻刀,桌面上零散摆放几方石料,1月9日,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篆刻家吴沧海正在自己的工作室伏案创作,刻刀翻飞间,一块普通的石头在他的手上“开”出一朵惟妙惟肖的富贵花。 从上中学起,吴沧海就迷上篆刻,至今已有25年时间。吴沧海介绍说,篆刻工艺大体包括打磨印石、印稿设计、操刀治印、修改调整、钤印、刻边款、拓边款等工序。根据印上所起的稿子,先统刻一遍,把握每个字的造型和气势,称为“初刻”。初刻后,要用拓色蘸墨将印文上墨,使印文清晰可辨,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工细刻,称为“精刻”。 吴沧海在工作室伏案篆刻牡丹花。巨野融媒中心供图 “精刻是一方印成败的关键,必须精心弄刀。这种用石用刀恰到好处的结合,才能表现出丰富而熟练的笔意和篆书的结构美。”吴沧海说,在石头上刻牡丹,和传统意义上的篆刻不一样,传统意义上的篆刻刻的是篆字,适读性、辨识性不经过专业学习,很难看明白;而牡丹花很形象,特点鲜明,雅俗共赏。 吴沧海篆刻牡丹的想法源于2022年4月,当时第31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如期举行,因疫情原因,许多外地游客不能来菏泽欣赏牡丹。从那时起,他把篆刻艺术创作的目光聚焦到了牡丹上,决定用手中的刻刀把石料变成牡丹刻章,赋予其艺术“生命”。 篆刻牡丹,要先用毛笔一笔一划在石头上勾勒出牡丹的形象。巨野融媒中心供图 篆刻牡丹,要先用毛笔一笔一划在石头上勾勒出牡丹的形象,再用刻刀进行篆刻。为此,吴沧海专门到巨野书画院向绘画老师学习画牡丹,因为石头材质偏硬,对体力和用刀的准确度都是个考验。 吴沧海告诉记者,在篆刻牡丹的过程中,刻刀的深与浅、明与暗、曲与直、虚与实、残与满,考验篆刻者驾驭刀工的功力,头脑要时刻保持灵活度,这种刀与石、书与刻的结合之趣,构成了篆刻牡丹艺术的独特之美。 “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是菏泽的一张“金名片”。巨野融媒中心供图 “一方牡丹印章艺术价值的高低、篆刻家的艺术修养水平,都能从一枚小小的印章中体现出来。”在吴沧海看来,“印如其人”“书为心画”,在人品与艺品兼修的砥砺前行中,追求尽善尽美的艺境,篆刻艺术也同样如此,实现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 “巨野县是中国文联命名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也是中国工笔画学会命名的‘中国工笔画之乡’,工笔牡丹画是巨野县工笔画的当家品种。当地大多数书画家都以工笔牡丹为表现形式,以篆刻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把菏泽牡丹呈现在一方印石上,是一种新的艺术创新。”著名画家黄恩涛说。 吴沧海以篆刻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把菏泽牡丹呈现在一方印石上。巨野融媒中心供图 “‘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是菏泽的一张‘金名片’。每一个菏泽人都有义务把菏泽牡丹宣传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菏泽牡丹。”吴沧海说,作为一位金石篆刻艺术的痴迷者和追寻者,他要用手中的刻刀讲好菏泽牡丹故事。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乐发lv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