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世界围棋棋王赛冠、亚军 中国棋手 期待再上新台阶******
包揽世界围棋棋王赛冠、亚军
中国棋手 期待再上新台阶(竞技观察)
本报记者 郑 轶
核心阅读
中国棋手包揽第二十七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赛冠、亚军,中国围棋的新年新征程顺利开局。线下比赛和训练趋于正常,中国围棋的人才厚度优势有望重新显现。
中国棋院的对局室内,两名中国棋手端坐棋盘前。继2021年5月梦百合杯决赛后,世界围棋大赛决赛再度以面棋方式进行。一方是期待再夺世界冠军头衔的杨鼎新,一方是渴望创造新纪录的丁浩,中国围棋新年第一冠,在此一决。
2月1日,第二十七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赛三番棋决赛第二盘,丁浩执黑半目击败杨鼎新,以2∶0的总比分夺得冠军。凭借这一胜,丁浩成为中国围棋第二十三位男子个人世界冠军,也是首位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00后男棋手。
首进世界大赛决赛
00后丁浩强势夺冠
面对本届LG杯决赛,两名棋手的备战方式截然不同:杨鼎新在围棋对弈网站与各路高手鏖战,不到一个月下了近40盘棋,胜率超过60%;丁浩则“闭关修炼”,据他透露,“每天做‘死活题’,与AI(人工智能)对练”。
对决赛舞台,杨鼎新并不陌生。1998年出生的他,4年来已第四次闯入世界大赛决赛。2019年第二十三届LG杯决赛,杨鼎新夺得个人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此战,他抱有强烈的求胜欲。
相比之下,第一次晋级世界大赛决赛的丁浩则低调许多。此前,他在国内比赛中获得多项冠军,但征战国际赛场的最好成绩仅为16强。尽管在过去12次交手中,丁浩与杨鼎新各胜6场平分秋色,但论起大赛经验,丁浩仍略逊一筹。抱着“尽力下好”的心态,他走上决赛赛场。
1月30日,三番棋决赛迎来首回合较量。丁浩全程发挥出色,序盘阶段相持过后,逐步占优。103手,杨鼎新下出恶手,丁浩应对滴水不漏,最终取得胜利,在决赛中抢占先机。
第二盘,大比分落后的杨鼎新背水一战,率先展开进攻,但他的招法稍显生硬,反倒让丁浩占得优势。中盘阶段,杨鼎新的进攻导致棋型出现问题,但此时丁浩也出现失误,未能一举获胜。在复杂的局势下,经过官子阶段的争夺,丁浩最终取得半目小胜,以2∶0的总比分夺得本届LG杯冠军。
中国棋手提振信心
厚度优势有望重现
此前26届LG杯,中国棋手曾12次夺冠,与韩国棋手持平。丁浩夺冠后,中国队再添一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成绩起伏后,中国棋手提振了信心。
自2013年起,90后中国棋手全面登上舞台,在世界大赛中接连夺冠。8年间,中国围棋诞生了13名90后世界冠军,人才培养既有“厚度”又有“锐度”。但近两年来,中国棋手在顶级较量中的表现略显逊色。2022年第二十七届三星杯,韩国棋手提前包揽四强,中国围棋面对强劲的挑战。
此时,LG杯成为中国棋手扭转局势的好机会。半决赛中,杨鼎新面对状态正盛的韩国棋手申真谞,用一场含金量极高的胜利,终结了他在世界大赛对中国棋手的24连胜。年轻的丁浩战胜韩国棋手姜东润,与杨鼎新携手晋级决赛。
中国队第六次包揽LG杯冠、亚军,鼓舞了围棋界人士和爱好者。随后进行的第十四届春兰杯,中国棋手李轩豪战胜申真谞闯入决赛,向个人首个世界冠军发起冲击。接连赢下关键比赛,中国棋手逐渐找回状态,将平时的刻苦训练有效转化为赛场成果。
久违的世界大赛面棋决赛后,围棋比赛从数量到形式都将全面恢复。线下比赛和训练趋于正常,中国围棋的人才厚度优势有望重新显现。
有厚度更要有锐度
中国棋手仍需努力
1月28日,LG杯决赛前夕,申真谞在韩国围棋联赛中取得跨赛季35连胜。作为第一个夺得围棋世界冠军的00后棋手,他已经远远甩开同龄人。去年11月的三星杯,申真谞夺得世界大赛个人第四冠。
在中国围棋最新等级分榜前十名中,有8名95后棋手和两位00后棋手。95后这个年龄段,中国棋手在人数和棋力上明显高出一筹,像柯洁、芈昱廷等,都是十七八岁就拿到世界冠军头衔。相比之下,00后棋手的冒尖速度似乎慢了些,除了谢科两次闯入世界大赛决赛,其他人总是棋差一招。
2021年,丁浩的竞技状态大幅跃升,国内比赛连取倡棋杯、国手赛和大棋士赛三大赛冠军头衔。但2022年上半年,丁浩状态低迷,国内等级分一度从第二降至第八。好在岁末他的状态好转,不仅取得LG杯决赛权,还实现大棋士赛两连冠。
中国00后棋手第三次闯入世界大赛决赛,丁浩终于实现了夺冠目标。丁浩说,他对未来的期待是“横向发展”、多拿几项世界冠军。杨鼎新虽然未能实现再夺世界冠军头衔的目标,但近几年的大赛表现足以证明他的实力。在他身边,还有一批潜力巨大的95后棋手。
新年第一冠,为中国围棋开了个好头。面对竞争激烈的世界棋坛,想要实现新突破,中国棋手仍需努力。
养老“第三支柱”如何撑起来?金融机构等积极性高涨******
养老“第三支柱”如何撑起来?
阅读提示
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后,金融机构等积极性高涨,个人养老金行情迅速升温。目前,收入较高且接近退休年龄的人群积极性较高。未来,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产品吸引力。
去年12月底,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张华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并“顶格”存入了1.2万元,为自己的未来养老“支”起了第三支柱。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发布通知,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天津、上海等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银行金融机构等积极性高涨,个人养老金行情迅速升温。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人们对个人养老金到底是怎么看的?《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金融机构等积极性高涨
2022年12月初,为了帮在银行工作的高中同学完成年底工作量考核,在天津一家设计院工作的刘伟线上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存入了1元钱。“过程不复杂,填写相关信息,进行短信验证,就开户成功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人和刘伟一样,是被在银行工作的熟人拉着入局的。
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试点后,首批有23家银行可以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包括6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5家城商行。
一场客户争夺战也由此打响。各大银行纷纷通过返现金、赠送消费券、积分等手段“拉新”。2022年12月29日,词条“每周60个新开户指标,个人养老金争夺战下的银行理财经理‘喊苦’”一度冲上热搜。
刘伟在开户后,获得了50元现金返现。对于是否继续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钱,他仍持观望态度。
税优是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之一。按照制度安排,个人养老金开户后,可以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按照个人养老金的实际缴费金额进行税前抵扣。刘伟表示,自己的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本身交税就不多,因此减税效果并不明显,可以再等等看。
个人养老金背后的“两本账”
与持观望态度的刘伟不同,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张华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经过了深思熟虑。
2016年开始,他所在的企业开始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这为张华的养老支起了第二支柱。这次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张华是想“支”起第三支柱,为自己养老多一份保障。
张华今年35岁,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减税账。
除去包括房贷、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在内的各项扣除,他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约在18万元左右,适用于20%的税率档位。如果能再扣除1.2万元的个人养老金,那一年可以少交税2400元,按60岁退休计算,他可以少交6万元。
关于投资收益,根据制度安排,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税。
张华告诉记者,对于养老产品投资,他更看重的是稳健性,而非高收益。因此,他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保守的储蓄,“相当于为未来养老多存了一笔钱”。
按照3%的年化收益率计算,张华如果每年持续缴纳1.2万元,缴纳25年至退休,缴税后,他能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拿到43.71万元。
在福州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人员张欢看来,个人养老金更适合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人群。在她接触的开户客户中,收入较高且接近退休年龄的人群,积极性普遍较高。
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
由于个人养老金采取市场化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投资风险。那么,普通人该如何合理使用存入养老金个人账户里的资金购买养老金融产品?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建议,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财务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投资。比如,年轻人可以选择购买风险相对高的养老基金和养老理财产品,中年人投资要趋向稳健,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可以选择相对保守的养老储蓄产品。
根据规定,个人养老金产品由金融监管部门确定,进入个人养老金“白名单”的产品要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4个属性,从而更好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也强调,销售机构要以“销售适当性”为原则,做好风险提示,不得主动向参加人推介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下一步,个人养老金制度如何更好地完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前理事长戴相龙建议,今后,可以把个人养老金最高限额提高到1.8万元以上,扩大税收优惠。同时,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实行保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进一步提升大家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热情。
“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趋势,未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考虑将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打通,或者建立两者之间的衔接办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指出,目前,第二支柱是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缴费,如果劳动者换了工作,新单位又没有企业年金计划,那么他的第二支柱就会中断。他建议,增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之间的协同功能。(文中刘伟 张华 张欢为化名)
王维砚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